--根據(jù)今天博客研討會發(fā)言整理
剛才大家對博客爭議非常大,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博客看成自己感受到的東西,忽略了博客的多重性,你看,這個瓶子上面是方的,下面是圓的,每個人看到的部位不一樣,各說各的,是典型的盲人摸象的討論。博客其實具有多重使用場景,目前常見的兩種是公眾傳播和個人共享,公眾傳播是為了把信息向公眾最大限度的傳送,個人共享則是和相關的人分享感受和知識,這是不同的應用場景,并不是誰代替誰的問題。
本次研討會的邀請函有兩個題目,我先來交作業(yè),新浪的邀請函有兩個問題。
第一個問題:門戶網站介入對博客領域的影響。我的答案是“尋找互補點”。 即尋找未來的博客業(yè)務和現(xiàn)有業(yè)務間如何互補,門戶是媒體傳播,有原創(chuàng)也有編輯,博客是有原創(chuàng)也有摘編(相當于編輯),可以在這個上面找到契合點。 第二個問題:國內博客的用戶使用體驗分析。我的答案是考慮用戶價值。
用戶群有細分的問題,寫文章和時尚貼圖是不一樣的,對不同的博客作者,后臺管理應該不同來適合大家的需要。速度、故障率等也是用戶體驗需要考慮的問題。 用戶的積極性怎么提高,尤其是老用戶,博客托管商需要靠慮用戶的價值或利益,這個利益是多方面的不是簡單的錢,用戶價值包括:用戶使用的體驗好壞,感覺怎么樣,自我實現(xiàn),也要考慮商業(yè)回報。 比如說,未來博客托管商為了盈利,就可能放廣告,講究個性的用戶就不希望你隨便放廣告,這是怎么平衡,可以廣告有作者來選擇定制,或者共享廣告收益。這樣才能保證用戶的積極性,平衡各方利益。 用博客來干什么或者說博客的使用場景是各種各樣,不同的使用場景決定了不同的傳播途徑,一個是精英領導的傳播途徑,還有一個是個人共享的途徑。這兩種傳播方式是不一樣的,精英們面向公眾,傳播越多越好,這時候,點擊率多也有榮譽感,這種目標的博客作者通過點擊率來提高話語權,剛才幾個朋友講到點擊率超過10萬或者幾十萬請吃飯就是這個意思。如果個人共享,在乎你想要的人看到,老康說,給老婆的信為什么要爭取點擊率呢,這時候考慮的是私密性和定向傳遞。我覺得討論博客的時候,你先要知道你的博客是用來干什么的。
商業(yè)模式這一塊,有沒有考慮用戶(作者或讀者)價值?用戶的價值不一定要是錢,我可能寫的很爽。隨著上面寫的時間變長,確實有一定的期盼,從其中獲得一些直接的收益也是合理的,剛才廣告分成的說法我比較贊成。或者說你通過這個,能夠得到一系列的感受。 對于企業(yè),不能說永遠不掙錢,如果永遠不掙錢,搞這個一點意義都沒有??梢圆获R上掙錢,也可以不直接掙錢,但不能最終真的不帶來商業(yè)利益。利用博客最終其他方面掙錢也是可以的,比如剛才說新浪和bbs這塊是最大業(yè)務,我知道新浪掙錢肯定還是無線掙錢最多,通過一快業(yè)務再推動另外一塊業(yè)務的時候,有相互推動的價值在里面。 還有一點,呂欣欣說到不愿意搬家,他認為有很多評論他非常關心,如果搬了就喪失了用戶,所以不搬家。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變一下,就是核算搬家成本。其實的在很多人看來,這個評論的時間有一定的時效,有的評論看完就完了,有的希望產生的時間稍長一些,對絕大多數(shù)的評論來說,是不需要存在那么長時間的,損失的價值是可以量化計算的,比如說,我給呂欣欣多少多少RMB,搬不搬?我想只要這個數(shù)值夠一定的量,他會考慮的,即便呂欣欣一個人不考慮,對于大眾而言,絕大多數(shù)會考慮,考慮成本的代價就可以了。 用戶粘性問題,我過去看新浪說自己UC的用戶數(shù)量,覺得新浪肯定在吹,他怎么有那么多的用戶呢?QQ、MSN已經分的差不多了,用戶有粘性的,我國慶回家,一個16、17歲的小姑娘,她知道我搞這個,她說讓我加他UC,我問她用UC干什么?她說找朋友,我說你以前QQ里不是很多嗎?她說聊完就完了。這也說明UC是搶了一些客戶的,粘性并不總是問題,看你做什么,你到商店買東西,你不需要對售貨員有粘性,在誰手上買都一樣,你又不和售貨員談戀愛^_^。你可能對某個商店有粘性,也可能沒有,這需要具體分析的。 我覺得博客這個詞已經用得非常濫了,幾乎互聯(lián)網的事情都變成博客了。我們可以把這個范圍搞得小一點,看成以人為中心的傳播模式。從這個角度講,bbs和Blog的功能整合是必要的,因為以前bbs是以場景話題為中心組成一群人討論,而Blog是以個人觀點為中心的。如果拋棄承載形式來看,是適合不同情況的組織模式。網上生活的不同需要是存在的,需要不同的形式,如果你把博客做的非常好,評論非常好發(fā),評語比主題還大,不一定就合適,需要不同場合選擇bbs或者blog的形式。 精英和草根之間,草根是不是必然就能夠發(fā)展成精英?如果是個人共享的話,沒有必要盯著客戶群,如果以公眾傳播為目的的話,開始的人只有幾個人看,你需要越來越多的人關注,共享和公眾傳播的出發(fā)點是不一樣的。你不是非要把草根推上去,不是非要把精英拉下來,這個世界大得很,各做各的事情??赡荛_始是有一個出發(fā)點,而最后就分散了。 博客內容問題,有人說沒有原創(chuàng)就沒有意義。今天給大家貼一個笑話,明天貼個圖片,不是我自己創(chuàng)作的,我把相關內容整理到一起或者幫助傳播出去也是有價值的。有的作者就喜歡做編輯,只貼別人東西的人,我們沒有必要鄙視他們,他們有時候比原創(chuàng)的人都累,知識組織整理是有價值的,否則的話新浪的編輯要來做什么?整理的過程也是知識產生的過程,博客的知識整理過程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 IT發(fā)展趨勢,開放和互通絕對是方向。從長期來看,如果以開放的方式把自己做好,就能把別人吸引過來,這是雙向的,并不是單向流失的過程,你做的好就是雙向的,做不好才是單向流失。 99%的用戶是缺乏理性的,或者是沒有理性的,更多的你要考慮到用戶的習慣,習慣比理性重要得多。假如是開放的環(huán)境,速度各方面的性能可能都好一些,互相轉移的門檻低,做的好,別人為什么不過來? 個人覺得,博客的技術其實是非常重要的,你做的80%可能只需要花20%的精力。但是用戶的體驗需要你80%工作來改善,現(xiàn)在博客越來越多了,易用性的提高不是簡單的事情,上次和Keso討論博客主頁需不需要的問題,他可能一天看上百、上千個博客,但我沒有時間看,如果搜索就能找到關心的東西,從技術上要增加一些易用性不是簡單的事情,你不能說做到80%就差不多,其實你做到80%相當于你只工作了20%。技術先行是很重要的,很多是靠技術,涉及到很多技術問題。google、微軟等很多大公司就是例子,做大做強,沒技術不行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