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號下午,我上BlogBus想更新一下Blog,剛剛瀏覽了一下,進入管理界面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已經(jīng)找不到服務器,直到晚上仍然如此.15號早晨再試,出現(xiàn)BlogBus的通告界面,言"14號16:00進行數(shù)據(jù)維護,需要停站24小時",晚上再上,通告改為"需要停站48小時".此次BlogBus停止服務發(fā)生在推出Tag應用三天之后,事先無任何提示,并且在這之前不久,BlogBus剛剛進行了數(shù)據(jù)維護.
所有的一切都讓我不得不懷疑Tag.說實話我現(xiàn)在對技術已經(jīng)不感興趣了.Tag首先是一種思想,其次才是技術.關于Tag的實現(xiàn)技術還是在更專業(yè)的小圈子里去探討吧.當BlogBus把Tag推向大眾時,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用戶體驗和如何引導,因為這樣能幫助他們達到目的---Tag的廣泛應用.
- 用戶體驗
關于這個話題,我不得不提到catalogy(分類).關于TAG剛剛推出后的罵聲一片,并不是因為Tag,而是因為tag取代了catalogy.橫戈在"Tag: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 "寫道
同樣,假如實踐證明我們認為“革命性”的Tag其實無法替代傳統(tǒng)分類,那么我同樣相信Blogbus的團隊會進一步著手完善分類功能,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服務
很顯然,橫戈認為tag可以取代catalogy,并煽情的在tag前用了"革命性"這樣一個字眼,這完全是從技術角度上的理解,而不是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理解這個問題.從商業(yè)角度來講,catalogy是用戶的一種私有屬性,沒有任何商業(yè)價值,而tag是一種社會屬性,很可能會從中發(fā)現(xiàn)商業(yè)價值.但這不應該成為tag取代catalogy的理由,因為商業(yè)價值需要許多具有非商業(yè)價值的東西做依托才能完美體現(xiàn).
從我個人的感覺來講,tag是個好東西,catalogy也不可或缺.雖然Blogbus宣稱,如果不增加新的tag,就跟原有的catalogy一樣,這完全是技術人員不顧廣大用戶的真實體驗,一廂情愿的借口.大多數(shù)的BLOGGER不是IT的專業(yè)人士,他們有自己的習慣,有自己的思維.我希望BlogBus在關注Tag這種"革命性"的概念或技術的同時,應該同時開發(fā)一套用戶跟蹤系統(tǒng),看看用戶寫B(tài)LOG的頻率大概是多少?他們都在用BLOG做什么?他們更關注于記錄,表達,內(nèi)容收藏,個人出版還是網(wǎng)絡的社會性交往?比例大概是多少?他們都是些什么樣的人?這可能更重要.
看看用戶界面右面原來的"分類欄"現(xiàn)在都是什么樣的吧,想想用戶的感受吧.我想這是因為Blogbus團隊太喜歡tag了,他們太想推出tag了,他們太想所有人都象他們一樣來理解和使用tag了."第一個推出tag服務的BLOG提供商"的美名在資本面前也許會有用,但在用戶面前究竟有多大意義?(我不否認資本對目前的BLOGBUS的重大意義,我在這里沒有更多的從商業(yè)角度談這件事)
- 如何引導
要達到目的,一定要了解現(xiàn)狀,同時清晰目標.根據(jù)不同的現(xiàn)狀做有效的引導.BlogBus的目標很清晰,但現(xiàn)狀并不了解,他們并不知道目前使用BlogBus的用戶大概是一群什么樣的人,他們?yōu)槭裁从?在怎么用.雖然橫戈說BlogBus用tag取代catalogy是因為他認為功能上完全可以取代,但我更愿意相信這是他的一個謀略.如果不取消catalogy,而是新增tag功能,還能引起這么大的風波和討論熱潮嗎?橫戈用這種過激的方法給所有Blogger上了一堂關于tag的啟蒙課,一夜之間,大家都認識,了解了tag.我相信幾天之內(nèi),Blogbus 就會恢復catalogy功能,那個時候tag已經(jīng)慢慢的朝著期望的方向發(fā)展了.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商業(yè)運作,是橫戈的杰作.
為什么推廣Tag,不是因為它在技術上多先進,而是因為它是一種現(xiàn)實的需求.Tag將給用戶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,更方便,更準確,更快捷.服務提供商提供更完善的服務,讓用戶體驗這更加完美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生活,服務提供商的最終目的是在其中尋找可能出現(xiàn)的商業(yè)機會.
Tag究竟是什么?在keso的那篇keso/archive/2005/01/30/262073.aspx" target="_blank">"Del.icio.us作者如何理解Tag?"里有Del.icio.us作者Joshua Schachter最初設計TAG的想法. 據(jù)Joshua介紹,1998年他在做一個網(wǎng)站時(類似后來的網(wǎng)志),手頭有大量鏈接需要保存,最初這些鏈接是被保存在一個文件中。隨著保存的內(nèi)容越來越多,為了更快捷地找到某個鏈接,他開始在鏈接后面加上一個單詞的備忘,這就是后來的標簽(Tags)。
他說,“我希望借助電腦的幫助,把存儲和取回分成兩個獨立的行為,因此當你給你存儲的東西加上標簽,你就可以更容易地取回它們。在這么做的時候,你取回其他人存儲的東西也會變得更簡單。標簽促進并放大了這一點。”
從中我們了解到,TAG最初是為了"方便的取回",后來又發(fā)現(xiàn)了TAG的"社會性功能".在BLOG里,"方便的取回"對大多數(shù)人實際上是沒有多大意義的,象keso那樣寫了這么多篇BLOG的有幾個?"取回"某篇BLOG的需求現(xiàn)在對大多數(shù)人來說難嗎?而在大家都期待的"社會性功能"里,也不要忘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也不需要,他們只是為自己,或幾個朋友所寫.我相信tag將改變現(xiàn)狀,但我們永遠不要說,blog應該是什么樣.這不應該是我們說的,而是廣大的用戶來說的.我們不應該說不會用tag,不用trackback就不是一個blogger,說我們不應該遠離blog的精神,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. 我能想象在這四十八小時技術人員是一種怎樣的狀態(tài),我也能想象BlogBus的用戶在這四十八小時的一種怨言和失落.但是這不算什么,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.
btw:沒到48小時,今天早晨BlogBus就恢復正常了
|